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乎!”遂杀之。
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骁勇,累迁裨校。( )
②隶朗州刘言麾下者 ( )
③乃阳以武安与之( )
④吾今私汝,则可矣( )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咸以知兵名”一句中的“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将军身披坚执锐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7.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少 无 赖 不 事 家 人 生 产 尝 犯 法 配 发 静 江 军 卒。
18. 翻译下列句子。
①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
②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
【参考答案】
15. (1). 累:多次 (2). 隶:隶属 (3). 阳:通“佯”,假装 (4). 私:偏爱,偏袒
16. C
17. 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
18. ①任命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暂时管理潭州的军政事务。
②你做官不像样,我按法律不敢宽恕你。
【解析】
选自:《十国春秋》 作者:吴任臣 年代:清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阳:通“佯”,假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语的特殊用法。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名:出名,闻名。名词作动词。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名词作动词。其他各项的和用法分别为:A:名词作状语。B:形容词作名词。D:名词作状语。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年少时游手好闲,不顾家人和生产,曾经违犯法律,(脸上刺字)发配到静江充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汝:你。
参考译文:
周行逢,是朗州武陵人。年少时游手好闲,不顾家人和生产,曾经违犯法律,(脸上刺字)发配到静江充军。凭着骁勇,多次升迁后做了裨校。王逵攻打边镐时,行逢分兵攻破益阳,杀了唐兵二千多人,抓获了唐兵的将领李建期。在这个时候,隶属朗州刘言部下的指挥使有十个,他们都凭着通晓军事而知名,行逢善于谋划事情,张文表善于战斗,潘叔嗣行事果断勇敢,三人大多互相依靠成就功名,而行逢和王逵又感情深厚非常亲近。等到王逵做了武安节度使,任命行逢为集州刺史,做王逵的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任命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暂时管理潭州的军政事务。潘叔嗣已经杀了王逵后,派他的客将李简率领朗州人迎接行逢为主帅。行逢进城后,有人请求把潭州交给叔嗣,行逢说:“叔嗣杀了主帅,(按法律)应该判死罪,如果给他武安,这(表明)是我指使他杀害了主公啊。”拿行军司马的职位征召叔嗣。叔嗣发怒,称病不到任。于是假装把武安给他,下令让他来自己的官府接受任命。叔嗣到了就派人逮捕他让他站在庭下,责备他说:“你作为小小的校官,没有大功,王逵任用你做团练使,(你却)突然反过来杀了主帅。我不忍心杀你,你竟然敢抗拒我的命令吗!”于是杀了他。
逢以前是农家子弟,出身低微,知道民间疾苦,振奋精神进行治理,大公无私。他的女婿唐德请求补充为官吏,行逢说:“你的才能不胜任做官吏。我现在偏袒你,是可以的;你做官不像样,我按法律不敢宽恕你。”给他农具送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