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摘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故京师饮酒者得醇旨,辄号为“顾建康”,言醑清且美焉。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纲纪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迁南中郎巴陵王长史。时司徒竟陵王于宣城、临成、定陵三县界立屯,封山泽数百里,禁民樵采,宪之固陈不可,言甚切直。王答之曰:“非君无以闻此德音。”即命无禁。中兴二年,征宪之为别驾从事史。比至,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环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临终为制,以敕其子曰:“入棺之物,一无所须。载以輴车,覆以粗布,为使人勿恶也。”
(节选自《梁书·顾宪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B.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C.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D.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秀才,文中指经过本省科举考试进人府、州、县学的读书人,亦称生员。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又指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文中指官吏初到任。
D.担石,前者为重量单位,一担为一百斤;后者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宪之断案机智,为官公正勤勉。顾宪之任建康县令时,以智摘发坏人,断案讲究方法,对奸恶之徒毫不放纵姑息;他勤于政务,深受民众信赖。
B.顾宪之心系百姓,能够移风易俗。顾宪之任衡阳内史时,安排收葬路边尸骨,改变当地人得病挖坟墓冲洗先人尸骨的陋习,因“衡阳无讼”得到刺史王奂称赏。
C.顾宪之刚直不阿,敢于为民进谏。司徒和竞陵王封堵山泽,禁止百姓进入打柴采果,顾宪之直言进谏,态度恳切而坚决,最终使他们解除禁令。
D,顾宪之为官清廉,回乡不免饥寒。顾宪之为官清廉俭朴;他回乡后,居然到家徒四壁的程度;临终前,他写好遗嘱告诫儿子要对自己实行薄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宪之至,覆其状,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4分)
(2)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4分)
14、京城饮酒的人为什么称美酒为“顾建康”?请简要作答。(3分)
答
10 、C【解析】从语法角度看,“有宠于齐武帝”为被动句,中间不能拆开,排除A、B项;从语意角度看,“卒”是副词,是“最终”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动词“去世”,“卒不能伤也”中间不能断,排除B、D项。
11、 B【解析】南北朝时科举考试尚未出现,这里指出自荐举的才能秀异之士。
12、C【解析】“司徒和竞陵王使他们解除禁令”错,从下文“王答之曰”可知,“司徒竟陵王”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
13(1)顾宪之到任之后,审查案件情况,命人把系牛的绳索解开,任凭牛去哪里,牛径直回到原来主人的宅 院,偷牛的人才供认自己的罪行。(“覆”“径”“伏其辜”各1分,句意1分)
(2)顾宪之用道理劝导百姓,为他们陈述活人死人的区别,指出疾病并非由死人引起,当地的风俗于是得以改变。(“晓喻”“相由”“遂”各1分,句意1分)
14、①顾宪之时任建康县令;(1分)②他治政清廉、机智、公正、勤勉如同美酒,清淳甘美。(2分)
【参考译文】
顾宪之,字士思,是吴郡昊县人。顾宪之还未满二十岁时,就被本州征召为议曹从事,被举荐为秀才。元徽年间,顾宪之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人偷牛,偷的牛被牛主人认出,偷牛的人也说牛是自己的,两方面的言辞证据差不多,前后几任县令没有谁能断决这个案子。顾宪之到任之后,审查案件情况,命人把系牛的绳索解开,任凭牛去哪里,牛径直回到原来主人的宅院,偷牛的人才供认自己的罪行。顾宪之揭露隐藏在暗处的奸人坏事,有很多就像这类事,当时人称他为“神明”(指明智如神)。至于对待权贵显要的私下请托、手下官员的贪赃残暴,他根据法律公正判决,毫不放纵姑息。顾宪之生性又清廉俭朴,努力处理政事,深受民众信赖。所以京城饮酒的人得到淳厚甘关的好酒,往往称酒为“顾建康”,这是说酒清淳味美。顾宪之被任命为衡阳内史。 他到任以前,郡里连年发生瘟疫,染病死去的人有一大半,棺木价格特别昂贵,于是百姓全都用苇席卷裹死人,丢弃在路旁。顾宪之刚一到任,就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人的亲属,命令他们把死人埋葬。对于那些已经全无亲属的死人,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命郡里的主簿营办埋葬事宜。另外,按照衡阳当地民俗,山中百姓患了病,往往说是先人带来的祸害,就都挖开坟墓,打开棺材,用水冲洗死人的骨头,把这种举动称为“除祟”。顾宪之用道理劝导百姓,为他们陈述活人死人的区别,指出疾病并非由死人引起,当地的陋俗于是得以改变。当时刺史王奂刚刚到任,只有衡阳一郡没有到刺史府来告状的人,于是感叹说:“顾衡阳的教化算是达到最高境界了。假如本州所属的九个郡全都这样,我还有什么麻烦事!”顾宪之兼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受到齐武帝宠幸,在余姚建立府邸,任意横行,肆无忌惮。顾宪之到会稽郡上任,立即就上表启奏,拆除吕文度的府邸。吕文度后来回家乡埋葬母亲,郡县的官员争着赶去吊唁,顾宪之却不与他交往。吕文度心中对顾宪之深深怀恨,但最终不能中伤他。顾宪之迁任南中郎巴陵王长史。当时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在宣城、临成、定陵三县交界处建立兵屯,封堵几百里山、湖,禁止百姓进入打柴采果,顾宪之坚决地陈说不能这样干,言辞恳切而直率。竟陵王回答他说:“如果不是你,我就无法听到这么恳切的好话。” 竟陵王当即下令解除禁令。中兴二年,朝廷征召顾宪之任别驾从事史。等到顾宪之赶到京城,因为中风,他的病情渐渐严重,因此他坚决请求返回家乡吴县。顾宪之虽多次担任州郡长官,但连一点积蓄都没有。到他回到家乡,家徒四壁,免不了遭受饥寒。 天监八年,顾宪之在家中去世,死时七十四岁。临终的时候,顾宪之预先写好对丧葬礼制的嘱咐,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放进棺木的其他东西,一样也不需要。下葬时用輴车装运棺木,用粗布覆盖棺木,为的是不要使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