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僖字仲和,鲁国人。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僖与崔篆孙骃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二者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曰:“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昔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帝始亦无罪僖等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赐褒成侯并孔氏男女钱帛,诏僖从还京师,使校书东观。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节选自《后汉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者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诽谤先帝/讽讥当世/
B. 二者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诽谤先帝/讽讥当世/
C. 二者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诽谤先帝/讽讥当世/
D. 二者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诽谤先帝/讽讥当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四书”之一,据说鲁国史官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各国重大事件,故名。
B.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为有司,后泛指官吏、衙门。
C. 巡狩,天子出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文中“东巡狩”是向东巡行视察邦国州郡。
D.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用的牺牲先饲养于牢,故称祭品为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僖的曾祖父面对朋友的劝仕,道不同不相交,决然分手,而两人的后辈却成了同学和朋友。
B. 孔僖、崔骃在太学对孝武帝进行评论,太学生梁郁告发他们诽谤,于是他俩上书自辩。
C. 在皇帝祭孔后,孔僖回答问题,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还赏赐了孔家人许多钱帛。
D. 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劝他辞官,但他有做官的原则,不听劝告,后卒于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
②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
14. 面对“讽讥当世”的诬告,孔僖在上书中是如何自辩的?请简要概括。
答
10. B
11. A “《春秋》,‘四书’之一”错误,《春秋》为儒家“五经”之一。
12. B “他俩上书自辩”错误,原文为“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是孔僖上书自辩。
13. ①况且皇上即位以来政治教化没有过失,而且恩德给与百姓很多,天下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为什么要讥讽呢?
②学习不为个人,做官不选择官职,凶吉在于自己,难道是由占卜决定的吗?
14. ①先说自己是直说书传实事,不是虚谤;②再赞美皇帝德泽有加,百姓受益;③最后通过齐桓公的事例,陈述自己是为皇帝着想。
参考译文:
孔僖字仲和,鲁国人。曾祖父孔子建,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崔篆友好。崔篆在王莽朝做官,曾经劝孔子建出仕,子建回答他说:“我有做老百姓的心愿,您有做官的志气,各人有各人的所爱,不是很好吗!我们所走的道路,既然不同,请从此分别。”孔僖与崔篆的孙子崔骃是好朋友,同游太学,学习《春秋》,因为读吴王夫差的时事,孔僖丢下书叹息说:“如此,这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崔骃说:“是的。从前孝武皇帝做天子时,年纪轻轻的,才十八岁,崇信圣人之道,以先王为学习的榜样,五六年的时间,号称胜过文帝、景帝。到后来任意而行,忘记了自己以前的好处。”孔僖道:“书传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邻屋的另一位太学生梁郁附和着说:“这样,武帝也是狗吗?”孔僖、崔骃默然不做声。梁郁发怒恨他们,暗地里上书告崔骃孔僖诬陷先帝,讥讽当世。朝廷把这件事交管事的人处理,崔骃去狱吏受审讯。孔僖看到逮捕他的人快来了,害怕被诛,于是上书肃宗申诉:“孝武皇帝,政治的好与坏,在汉史上写得明明白白,有如日月。这是直说书传事实,不算捏造。并且皇上即位以来,政治没有什么过失,德泽及于百姓的却很多,天下的人都是知道的,我等为什么要讥刺他呢?我之所以不吝惜死,还敢于毫无顾虑地这样说,真正是为皇上爱惜这天下大业。过去齐桓公亲自揭露他先君的过错,来称赞管仲,然后全体臣子得以尽心为国。现在皇上居然想为远在十世的武帝隐瞒事实,难道不是与桓公大相径庭吗?我恐怕官吏突然陷害我,今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诉,使后世议论的人随便以皇上作比较,难道可以再使子孙补教遮掩吗?”皇帝本来无加罪孔僖等人的意思,马上下诏不问罪,授孔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皇帝巡视东方,回来时经过鲁地,去阙里,用牛羊猪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奏黄帝、尧、舜、禹、汤、周六代的音乐,召集孔氏中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六十三个人参加集会,命令儒者讲《论语》。孔僖因此向皇上道谢。皇帝说:“今天的大会,难道不是对于您孔氏的一种荣光吗?”孔信回答道:“我听说贤明的圣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现在皇上作为天子,亲自到我们这里,这是崇敬致礼老师,使圣德增辉。至于说到荣光,是不敢承当的。”皇帝大笑说:“不是圣人的子孙,哪里说得这样的话啊!”就授孔僖郎中官职。这年冬天,授临晋令,崔骃用《家林》占卜,说不吉利,阻止孔僖道:“你为什么不辞官呢?”孔僖说:“学习不为个人,出任不选释什么样的官职,凶吉在于自己,难道由占卜决定吗?”做了三年临晋县令,死在任上,遗言就地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