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忻,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及帝攻陷并州,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乘胜逐北,以至于此。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遂拔晋阳。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尉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已。迥背邺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 急击之迥军大败。进封英国公。自是以后,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际,忻有力焉。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乃止。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有威名于当世。上由是微忌焉,以谴去官。忻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谋泄伏诛,年六十四。
(节选自《隋书·宇文忻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B.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C.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D.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东,此处指山海关以东,即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等地区。
B. 龙潜,出自《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此处指帝王未即位。
C. 河阳,在黄河北岸。“河”指黄河;“阳”指水北岸。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反之则谓之“阴”。
D. 禅代,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史书中“禅代”,往往是假帝王禅让之名,行臣子篡位之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忻自幼机敏聪慧,有指挥能力。与小孩们嬉戏玩耍时,常模拟军队操演,无人不服从他的命令,有见识的人看了都感到惊奇。
B. 宇文忻性格坚韧,不轻易屈服。武帝伐齐遇挫,脱身逃跑,诸将大多劝武帝撤军,他力排众议,劝武帝坚持作战,最终攻克晋阳。
C. 宇文忻精通兵法,善于应变。平定尉迥之乱时,在官军不利的情况下,他策划奇谋、运用诈术,振奋军心,大败贼兵。
D. 宇文忻威名赫赫,功高自傲。他因与突厥有往来而引起皇上猜忌,于是获罪离职,最终因心怀不满而被诛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
(2)忻与梁士彦呢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
【参考答案】
10. C 11. A 12. D
13. (1)当时邺城观望打仗的男女百姓有几万人,宇文忻与高颎、李询等谋划说:“战事紧急啊,我们应当用变通的方法攻破敌军。”
(2)宇文忻与梁士彦亲近,频繁相互往来,士彦当时也怨恨皇上,两人暗中图谋叛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做题时可以用排除法。本题有很多切入点。“于是击所观者”是一个整体,不用断开,所以排除A项、D项;“忻乃传呼曰”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之”做宾语,其后断开;“迥军”做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项。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A项“山海关以东”错,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D项“他因与突厥有往来”文中无据,原文说“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乃止”;他被诛杀的原因不是“心怀不满”,而是“谋泄”,原文“谋泄伏诛,年六十四”。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士女观战者”,定语后置,观战的男女;“急”,紧急;“权道”,变通的方法。
(2)中“昵狎”,亲近;“怨望”,怨恨;“阴”,暗地里,暗中。
参考译文:
宇文忻,字仲乐,本来是朔方人,迁居到京兆。宇文忻自幼机敏聪慧,儿童时,与小孩们玩耍,就作打仗的游戏,前进、停止、排队,无人不服从他的命令。有见识的人看了感到很惊奇。十八岁时,他跟从北周齐王宇文宪讨伐突厥有功,拜官仪同三司,赐兴固县公的爵位。他跟从周武帝讨伐北齐,攻克晋州。等到周武帝攻陷并州时,先胜后败,武帝被齐军围逼,左右的卫士都被杀死了,武帝脱身逃跑,诸将大多劝武帝撤军。宇文忻勃然大怒,进言说:“自从陛下攻克晋州,打败高纬,乘胜追击败军,才到这一步。致使伪主(齐后主)到处奔逃,函谷关以东响应振动,自古以来用兵打仗,没有像这样影响盛大的。昨日破城时,将士轻敌,有一点不利,哪里值得挂在心上?现在破竹之势已成,为什么弃敌离去?”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第二天继续作战,于是攻克晋阳。高祖未即位时,与宇文忻感情很好,等高祖做了丞相,对宇文忻恩遇更厚。尉迥作乱造反,高祖任宇文忻为行军总管,官军屯驻河阳,诸军没有敢先进军的。高祖命令高颎驾乘驿马疾行前来监军,与高颎密谋进军的,只有宇文忻而已。尉迥背靠邺城布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作战不利。当时邺城观望打仗的男女百姓有几万人,宇文忻与高颎、李询等谋划说:“战事紧急啊,我们应当用变通的方法攻破敌军。”于是攻击观战的人,百姓叫嚷着逃跑,互相踩踏,喊声如雷。宇文忻于是传令呼叫说:“贼兵败走了!”众将士又振作起来,齐力拼命攻击敌军,尉迥的军队大败。宇文忻进封为英国公。从此以后,常常参与军事筹划,出入高祖卧室,隋朝建立的时候,宇文忻对这事有大功劳。皇上曾经想让宇文忻率军攻击突厥,高颎对皇上说:“宇文忻有谋反之志,不能把大军交给他。”皇上于是作罢。宇文忻既是佐命功臣,常任将领,在当世有威名。皇上因此略微猜忌他,于是他因获罪而离职。宇文忻与梁士彦亲近,频繁相互往来,士彦当时也怨恨皇上,两人暗中图谋叛乱。宇文忻对梁士彦说:“帝王难道有固定的吗?扶持他他就是帝王。您在蒲州造反,我一定征讨。两军相对,然后相连,天下就可以谋取了。”谋划外泄被杀,当时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