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1-01-11 10:37超越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赐字宗石,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兴字隽石,亦有文才,刺史罗尚辟别驾。尚为李雄所攻,使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兴因愿留,为弘参军而不还。尚白弘,弘即夺其手版而遣之。兴之在弘府,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原创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B、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C、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D、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原创 】
A.、迁,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除”“擢”“拔”等词语同义。
B、秀才,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明清时用以称州、府、县的生员
C、醮,古代结婚时用酒祭神的礼仪,后用来指女子嫁人。
D、泰始,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是西晋的第一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改编 】
A.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B.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C.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原创 】
1、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0、C
11、A
12、D
13、1下属官吏把他的信报告给司隶,司隶因为(认为)李密在县城的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白、以、清慎、劾各一分,宾语前置句式一分,共5分)
2 《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凡人、碎、无己敌、是以,句意各一分,共5分)

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两个儿子名叫李赐、李兴。
李赐字宗石,年少时就善于写文章,曾写作《玄鸟赋》,词藻很华美。州里征召为别驾,推举当秀才,没有赴任而去世了。李兴字隽石,也有文才,刺史罗尚征召他担任别驾。罗尚被李雄攻打,派李兴到镇南将军刘弘那儿求救,李兴就留在刘弘那儿,担任刘弘的参军不回来。罗尚告诉刘弘,刘弘收回任职让他回去。李兴在刘弘府下的时候,刘弘给诸葛孔明、羊叔立碑,让李兴给他们写碑文,都很有文才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