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周书•杨忠传》

2019-02-10 22:38超越网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忠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时侯景渡江,梁武丧败。朝廷因之,将经略汉、沔,乃授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镇穰城。以伯符为乡导,攻梁齐兴郡及昌州,皆克之。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称藩附,而尚有贰心。忠自樊城观兵于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察登楼望之,以为三万也,惧而服焉。忠乃进围安陆。仲礼闻之,恐安陆不守,遂驰归赴援。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之。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回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而定也。”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忠间岁再举,尽定汉东之地。宽以御众,甚得新附之心。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忠与柱国达奚武援之,从间道驰入齐境五百里。城四面峭绝,但闻击柝声。武惮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帛,以消难及其属先归。忠以三千骑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卧。齐众来追,至于洛北。忠谓将士曰:“但饱食,今在死地,贼必不敢渡水当吾锋。”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武叹曰:“达奚武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天和三年,以疾还京。高祖及晋公护屡临视焉。寻薨,年六十二。谥曰桓。
(选白《周书•杨忠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B.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C.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D.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高祖”在这里指曾祖父的父亲,高祖也可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文末的“高祖”。
B.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藩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等。
C.“檄”是古代文书的一种,多指讨伐性的文告,文中指用来讨伐其他城池的文书。
D.柱国,又称上柱圉,战国时设置的官名,当时立消灭敌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杨忠勇猛异常,打仗身先士卒。打猎时,毫不畏惧凶猛的野兽,得到太祖的赞赏;在邙山一战中,杨忠最先冲入敌阵;攻打安陆时,杨忠亲自冲入敌阵。
B.杨忠见识精深,拥有将帅之才。为了让萧察不再怀有二心,杨忠用两千骑兵迷惑萧察,萧察因为畏惧而降服,安陆之战的进展也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
C.杨忠胆略过人,善于用计攻心。救援司马消难时,杨忠率领将士驱马迎击,以致齐军不敢进逼;治理归附地时,杨忠用宽缓的措施,很合归附者的心意。
D.杨忠战功卓著,颇受器重敬服。杨忠一生多立战功,他生病回到京师后,高祖和晋公宁文护多次亲临看望;被天下认为是勇士的达奚武也对他非常敬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②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

答案:
(1)D
(2)C
(3)D
(4)①杨忠说:“攻和守的情势不同,不能迅速攻占。如果拖延时日使我军疲劳,内外受敌,并非好的计策。”
②齐军假装要渡河,杨忠驱马追逐,就要迎击,齐军不敢进逼,于是(杨忠)慢慢率领军队返回。

【解答】(1)D.断句需要掌握规律,本题可以了解句子成分,抓住断句的关键词进行断句。第一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衔枚”前断句还是后面断句,可运用句子成分断句,句子的主语是省略的“杨忠”,谓语是“选”,宾语是“骑二千”。所以“骑二千”后断句,排除AC两项。第二处需要考虑的是
“王叔孙”前面是否断句,可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斩孙暠”的主语应是王叔孙,因此应在“王叔孙”前断开,排除B项。译文:于是(杨忠)挑选骑兵两千,(令所有的人口中)衔着小木棍连夜进发,在淙头跟柳仲礼相遇。杨忠亲自冲入敌阵,生擒柳仲礼,全数俘获敌军士兵。马岫献上安陆投降,王叔孙杀死孙暠,献上竟陵投降,(战事的进展)都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
(2)C.“檄”在“文中指用来讨伐其他城池的文书”表述错误,在文中指晓谕其他地方的文书。
(3)D.“被天下认为是勇士的达奚武”错误,根据原文“武叹曰:‘达奚武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可知,达奚武是自认为是天下勇士。
(4)①“殊”,不同;“引日”,拖延时日;“劳”,使……疲劳。译文:杨忠说:“攻和守的情势不同,不能迅速攻占。如果拖延时日使我军疲劳,内外受敌,并非好的计策。”
②“阳”,通“佯”,假装;“驰”,驱马追逐;“引”,率领。译文:齐军假装要渡河,杨忠驱马追逐,就要迎击,齐军不敢进逼,于是(杨忠)慢慢率领军队返回。

译文:
杨忠是弘农华阴人。高祖杨元寿,在北魏初年任武川镇司马,于是在神武郡树颓县安家。杨忠武艺无人可以相比,见识精深,度量极大,有将帅的才略。(杨忠)曾经跟从太祖到龙门打猎,他独自面对一头猛兽,左手夹住它的腰,右手拔它的舌头。太祖认为他很勇猛。邙山一战,(杨忠)最先冲入敌阵。当时候景渡过长江,梁武帝兵败受到重创。朝廷趁此机会,将要筹划谋取汉水、沔水一带,于是授任杨忠督管十五州的军事,镇守穰城。(杨忠)以马伯符为向导,攻打大梁的齐兴郡和昌州,都攻下来了。南朝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然向西魏称藩,但还怀有二心。杨忠从樊城到汉水边检阅军队,(行进时让队伍)改变旗号依次前进,实际上只有骑兵两千,萧察登上城楼眺望,以为有三万,心中畏惧而愿意降服。杨忠于是进军包围安陆。柳仲礼听说(这件事),担心安陆不能守住,于是急速赶回去救援。各将领担心柳仲礼来到则安陆难以攻下,向(杨忠)请求加紧攻打。杨忠说:
“攻和守的情势不同,不能迅速攻占。如果拖延时日使我军疲劳,内外受敌,并非好的计策。南方人大都熟习水战,不擅长野战。柳仲礼回兵必走近路,我出其不意,用奇兵偷袭他们,敌军疲怠,我军奋勇,一次行动就必定能取胜,那么安陆不用强攻自然就能拿下来,(其他)各座城池也能发布一道檄文就平定了。”于是(杨忠)挑选骑兵两千,(令所有的人口中)衔着小木棍连夜进发,在淙头跟柳仲礼相遇。杨忠亲自冲入敌阵,生擒柳仲礼,全数俘获敌军士兵。马岫献上安陆投降,王叔孙杀死孙暠,献上竟陵投降,(战事的进展)都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隔了一年杨忠再次起兵,全部平定汉东一带的地方。他用宽缓的措施治理百姓,很合刚归附者的心意。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因为(看到)齐主昏昧酷虐越来越厉害,便暗暗谋求自我保全的计策,(他)假意安抚自己的部下,请求向北周投降。杨忠和柱国达奚武前去援救,他们从小路驰入北齐境内五百里。虎牢城四面极为高陡,犹如绝壁,只听得城中传来一阵阵敲击木梆的声音。达奚武害怕,不想保住城池,于是就大肆虏掠财物,让司马消难和他的部属先回去。杨忠率领三千骑兵作为殿后,到了洛水南岸,(将士)都解下马鞍睡觉。齐军追赶,到了洛水北岸。杨忠对将士说:“(大家)只管吃饱饭,现在处于死地,贼军必定不敢渡河阻挡我们的军队。”齐军假装要渡河,杨忠驱马追逐,就要迎击,齐军不敢进逼,于是(杨忠)慢慢率领军队返回。达奚武叹了一口气说:“我达奚武自认为是天下的勇士,今天(在杨忠面前)算是服气了!”天和三年,(杨忠)因为生病回到京师。高祖和晋公宇文护多次亲临看望。不久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谥号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