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 常从容淡静 从容,沉着
C. 连辟公府不就 辟,召 D.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以……为奇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才高于世 长于臣
B. 而无骄尚之情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因以讽谏 徒以吾两人在也
D. 十年乃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19. 下列句子中,与“游于三辅”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徒见欺 B. 为击破沛公军
C.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0. 下列不是文段记叙的内容的一项是( )
A. 张衡博览群书,谦虚谨慎。
B. 张衡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C. 张衡具有不慕世俗虚荣的高贵品格。
D. 张衡关心时事,忧国忧民。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答案】17. B 18. A 19. D 20. B
21.(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奇、累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居、徙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知道,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常从容淡静”意思是“平时举止从容稳重,态度平静”,“从容”的意思是“从容稳重,不急躁”。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比。B项,前一个“而”,表转折,却;后一个“而”,表结果,因而。C项,前一个“以”,介词,拿、用;后一个“以”,介词,因为。D项,前一个“乃”,副词,才;后一个“乃”,表判断,是。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题干中的“游于三辅”是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于三辅游”,意思是曾到“三辅”一带游学。A项,被动句,“见”表被动。B项,省略句,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C项,没有特殊句式。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意思是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捕鱼,在江中的小洲上打柴。故此题答案应为D项。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时可仔细阅读所选文段,将选项内容与原文逐一比对,找出答案。B项“科学上孜孜不倦,贡献卓越”不是选文记叙的内容,因此本题答案应为B项。由“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可知A项正确;由“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可知
C项正确;由“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当时的“逾侈”现象,可知D项正确。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后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