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梁书•萧统传》

2019-08-07 09:43超越网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太子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十四年正月,朔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    七年十一月,母丁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性 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中大通二年春,诏遣前交州刺史王弈假节,发吴郡、吴兴、信义三郡人丁就役。 太子上疏曰:“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此虽 小举,窃恐难合。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又出丁之处,远近不 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深。且草窃多伺候人间虚实,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吴兴未受其益,内地已罹其弊。不审可得权停此功,待优实以不?”武帝优诏以喻焉。太子孝谨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 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帝曰昭明。朝野惋愕, 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甿庶,及疆徽之人,闻丧皆哀恸。 (节选自《梁书•萧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B.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C.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 纠一人/
D.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1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文中的“祖道”就是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B.朔旦在中国古代,一月内的某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如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朔是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文中指月末的早晨。
C.加元服颜师古注:“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是古代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
D.乙巳,干支纪日是指用干支记录日序。同纪年法一样, 60日一循环,对于核査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统出身显赫,却对父母非常孝顺。母亲病时,他朝夕侍疾,饮食俱废;燕居内殿,对父亲恭敬有加。
B.萧统生性聪慧,记忆惊人;酷爱文学,招纳有才学的人。他常常研读经典,与人商讨古今学问。
C.萧统严于律己,同情百姓。面对奢靡的社会风气,他衣食简朴;担忧百姓徭役繁重,他极力劝阻发丁。
D.萧统性情宽厚仁爱。面对官员的错误和在审理案件时,他都能指出其正误,赦免或从宽处理官员。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垸衣,膳不兼肉。(见文中划线处)(5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王好战,请以战喻》)(5,分)


10、B
11、B
12、D
13、(1)当时风俗很崇尚奢侈,太子想用自己给众人做榜样,使用衣服车骑之物都很简朴,身穿旧衣,吃饭不用两样肉食。
(2)小心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学生或百姓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