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晋书·荀勖传》

2020-04-07 20:03超越网

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时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帝称善。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启“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及蜀中乱,赖瓘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晧,帝用勖所作。晧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颜迕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谥曰成。
(选自《晋书·荀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B.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C.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D.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孙,亲属称谓,指儿子的孙子,或称孙子的儿子,也就是三世孙。
B.主簿,古代官名,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C.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D.太康、文帝,前者是皇帝的年号,用来纪年;后者是皇帝的庙号,用于奉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勖善写文章。他十几岁便能写文章,受到太傅钟繇的赞赏;孙晧因见到荀勖写的文书而顺服,可见荀勖的文章胜过十万大军。
B.荀勖敢作敢为。曹爽被诛,门生故吏没人敢去探望,只有荀勖前往;在处理孙佑一事上,他直言不讳,说不要因个人喜怒用刑。
C.荀勖遇事清醒。钟会谋反,文帝不信,荀勖认为钟会非得恩思义之人,应早作准备;对待路遗请求入蜀行刺一事,他劝阻文帝。
D.荀勖深受信任。钟会在蜀中谋反,主簿郭奕、参军王深认为荀勖幼年时在钟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斥出去,文帝待之如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
(2)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颜迕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


10.【答案】D
【解析】“令史以下”是“课试”的对象,中间不要断开,排除B、C两项;“决疑处事”是“不能”的内容,中间不要断开,排除A、C两项。故选D。
11.【答案】D
【解析】D项,“文帝”“是皇帝的庙号”有误,“文帝”是谥号。
12.【答案】A
【解析】A项,“可见荀勖的文章胜过十万大军”错误,这只是文帝的看法。
13.【答案】(1)孙佑不接纳安阳侯,确实应受到责罚。然而事情有轻重,用刑不能根据喜怒决定。(“纳”“诚”“宜”“逆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荀勖长期掌管机要大事,有才气,能推测到国君隐微的想法,不触犯国君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地位俸禄。(“机密”“微”“迕”“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翻译语句时要注意其关键词的意思:(1)纳,接纳;诚,确实;宜,应该;逆顺,轻与重。
(2)机密,机要大事;微,隐藏的;迕,违背;全,保全。

参考译文:
      荀勖字公曾,颍川郡颍阴县人,是汉朝司空荀爽的曾孙.父亲早年去世.荀勖寄托在舅父家里.幼年聪慧早熟,十几岁便能写文章.从外祖父魏太傅钟繇说:“这个孩子将来会赶上他曾祖父.”长大后学识渊博,有从政的本领.在魏国做官,被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曹爽被杀,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前去收尸办丧事,荀勖独自前往(去处理丧事),其他人才敢跟着去.提升为廷尉正,参与晋文帝(司马昭)大将军府军事谋划。
      高贵乡公曹髦想要发动政变时,大将军掾属孙佐等守阊阖门.晋文帝的弟弟安阳侯司马干听说发生兵变,要进阊阖门,孙佑对司马干说:“还没有人进这个门,可从东掖门进去.”等司马干到达后,文帝说他来得太晚了,司马干将来迟的原因禀告文帝,文帝欲将孙佑处以灭族之罪.荀勖进谏说:“孙佑不让安阳侯进门,确实应深受责备.然而事情的情节有轻有重,用刑轻重不能以喜怒为转移.”于是只免孙佑为庶人.当时王室的骑兵中有个叫路遗的人请求作为刺客入蜀行刺,荀勖对文帝说:“明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应举正义之师来讨伐叛贼,名义上用行刺的办法去除贼,这就不是所说的以礼法对待天下的人,以德行来使远人臣服啊.”文帝认为这个意见很好。
      等到钟会在蜀中谋反,没有得到确实消息,而外人先来报告.文帝平素待钟会很好,不相信他会谋反.荀勖说:“钟会虽然受了您的恩惠,然此人不能看作是得恩而思义的人,不能不早作戒备.”文帝立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认为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幼年在舅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出去.文帝不听,并且使荀勖与自己同车陪坐,像原来一样对待他.在此之前,荀勖进言:“伐蜀应以卫瓘为监军.”等到蜀中发生钟会叛乱,有赖于卫瓘才得平息.钟会叛乱被平定后,回到洛阳,荀勖与裴秀、羊祜共管国家机密.当时将要派使者出使东吴,让当时让文士草拟与孙皓的文书,文帝选用了荀勖所写的文书.孙皓接书后答复愿意和睦通好,文帝对荀勖说:“君以前写的文书使吴顺服,真是胜过十万大军啊!”
      荀勖长期在中书之位,专管机密之事.任尚书令时,考试令史以下官吏,考查他们的才能高低,那些不熟悉法令条例,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处理事务的人,立即打发走.晋武帝曾对荀勖说:“魏武帝说:‘荀文若提拔善者,不提拔起来不休止;荀公达斥逐恶人,不赶走他们不罢休.’两位贤君的美德,希望您兼而有之.”在职月余,因母丧上缴印绶辞职,武帝不许,派常侍周恢传达旨意,荀勖这才奉诏履行职责.荀勖长时期掌管机密工作,有才气和文思,能探测到国君隐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严而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宠幸与禄位.太康十年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