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长孙平传》

2020-05-04 18:59超越网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注】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余,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州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
B.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
C.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
D.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祖:开国皇帝去世后的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称为“庙号”。
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后来演变成对帝王的敬称。
C.转:古代指调动官职,古代调动官职的说法有很多,诸如“移”“调”“徙”“权”,均指一般地方官员的调动。
D.突厥: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西魏时建立政权,隋开皇二年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被唐所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孙平深受器重信任。杨坚做了皇帝,让他担任丞相,担心贺若弼有二心,让长孙平代替他,可见信任至深。
B.长孙平关心百姓疾苦。他见天下多遭遇水旱灾,倡建义仓,秋收时节按贫富区分等级交粮,应对各地灾荒。
C.长孙平敢于犯言进谏。当皇帝想要杀掉诋毁朝廷的大臣邴绍时,他以理劝谏皇帝要宽宏大量,不要有损仁德之名。
D.长孙平为国排忧解难。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突厥两部落的争执;也因为政绩卓著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5分)
(2)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5分)


参考答案
10.B
11.C
12.A
13.
(1)陛下调运山东的粮粟,设置平抑物价的部门,打开仓库,广泛予以赈济恩赐,大德洪恩,可以说到了极至。(置、开发、赈各1分,大意2分)
(2)邴绍的言语,本不应奏闻圣上,陛下又再加诛杀,我担心千秋后世,有损圣上仁德之名。(复、诛、亏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长孙平,字处均,是河南洛阳人。长孙平有器量和才干,读书很多。任职于北周,出仕任卫王侍读。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等到宇文护被诛杀后,拜授长孙平乐部大夫。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尉迥、王谦都先后兴兵轻慢朝廷,高祖特别担心淮南地区。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怀有二心,派遣长孙平兼程赶往替代他。贺若弼果然违命不从,长孙平就指挥强壮的军士逮捕他,押送到京城。开皇三年,朝廷征调长孙平任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当时天下州县多遭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上奏建议令民间在每年秋收后各家交出粟米麦子一石以下,按贫富区别等级交纳,储存在村巷公仓,以防备灾害之年,称之为义仓。接着呈递奏书说:“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去年大旱,关右发生饥荒,陛下调运山东的粮粟,设置平抑物价的部门,打开仓库,广泛予以赈济恩赐,大德洪恩,可以说到了极至。但治国之道,应该依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以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为急务。”皇上大为嘉许采纳。从此州县乡村粮食充足,百姓多得益于此。几年后,长孙平改任工部尚书。当时有人告发大都督邴绍,说他毁骂朝廷昏愦,皇上盛怒,将要斩杀他。长孙平进谏说:“河流大泽容纳污物,所以能成就其深广;山岳能藏纳疾疠之气,所以能成就其高大。望陛下发扬高山大海的洪量,推广宽恕优容的大德。邴绍的言语,本不应奏闻圣上,陛下又再加诛杀,我担心千秋后世,有损圣上仁德之名。”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后来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互攻伐,都派使者来请求援助。皇上派遣长孙平持符节宣告旨意,要他们和解。长孙平到了突厥人的地方,为他们陈说利害关系,于是各自罢兵。可汗赠送长孙平二百匹马。回来后,长孙平进献所得的马,皇上全部赐给了他。一年多后,授任汴州剌史。其后历任许州、贝州刺史,都有好的政声。邺都风俗薄恶,素来号称难治,先后几任刺史大多不称职。朝廷因为长孙平在各处都有称誉,改任他为相州刺史。他很有贤能的美名。在任几年后,遇正月十五,百姓肆意玩乐,把衣服画成头盔铠甲的样子,皇上大怒,罢免其官职。随即又感念他平定镇守淮南时的功绩,升官位为大将军。仁寿年间在任上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