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魏厓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厓;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厓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威振秦国。七年,魏厓相秦。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厓谢病免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厓,乃封魏厓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乃封白起为武安君。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三十二年,穰侯将兵攻魏,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三十六年,魏人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卒于陶,秦复收陶为郡。
节选自《史记·穰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B.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C.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D.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指爵位,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太后,是封建时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汉承秦制,以后历代都如此称呼。
C. 芈姓,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在古代,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是氏的分支。
D.客卿,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其位为卿,以客礼待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厓拥有实力,辅佐昭王即位。他贤能,并且在惠王、武王时就已经任职处理政事,武王去世以后,他拥立昭王,平定了季君叛乱,稳固了昭王地位。
B.魏厓任用白起,为秦开疆拓土。秦昭王十四年,他举荐白起为将军,派他攻打韩、魏,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后来,又夺取楚国一些城池。
C.魏厓权衡利弊,听取须贾劝说。梁大夫须贾告诉他如放弃攻打大梁,既不会威胁他的封地陶邑,还能使秦国获得更多魏国土地,他认为有理,解围而去。
D.魏厓贵极富溢,最终走向没落。穰侯的豪富超过了王室;他被范盼指出外事上专权,被秦昭王免掉相国职务,后来死于陶邑,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
(2)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
答
10、D
11、C
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