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答案-柳宗元

2019-12-07 13:48超越网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登高望远,看到高楼与荒野相接,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B.  本诗用词生动,“楼”前之高,突出城楼之雄伟,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
C.  颔联有深意: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两句感慨仕途风波险恶。
D.  末句“犹自”意为“仍旧”,强调了虽然相距很近,但朋友间互通音讯的希望依然难以实现。
13、本诗中间两联的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12、B项错在“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写楼高,无非是写所见之远,与品格无关。
13、①远近结合。颔联所写风打芙蓉、雨侵薜荔的景象是近景,颈联所写岭树重重、江流曲折是远景。  ②动静结合。风打芙蓉、雨侵薜荔,是动景;而岭树重重、江流曲折则是静景。 ③比喻。把江流比作九回肠,把江流的曲折蜿蜒表现得生动形象。



(1)这首诗的颔联所描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颔、颈两联写景角度有变化,请赏析。(2分)
(3)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苦恨”与本诗“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愁思”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请阐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 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写出了暴风骤雨残酷无情地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1分),诗人以自然界的惊风密雨暗示政治环境的险恶,(1分)抒发了惊恐不安、痛楚不平的感受。(1分)
(2)由近及远,动静结合。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2分)(3)一样。(1分)仕途失意,忧愤孤寂。思远怀亲之情。(2分)
(3)不一样。(1分)思念友人,渴望与友人倾诉谪居此地的苦衷,从题目中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可以看出。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身处暮年、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2分)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 (Zh?n):吹动。 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作者茫茫的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后两联分析。
(2)清代沈德潜评价本诗:“从高楼起,有百感交集之感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请结合颔联,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①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而愁(2)②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而愁(2)
(2)用了比喻(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的手法(1’),表面上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2),实际上是比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2),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1).

诗意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