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C.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乘舟离岸。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的风格很相似。
15.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的心境有着显著差异的一项是( )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D.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
17.“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
14. B
15. D
16. “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有奇趣”表现在:①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②“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③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④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⑤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⑥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的心境。
17. ①“渔翁”贯穿(或概括或统领)诗歌内容。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②以“渔翁”自况。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表现出诗人渴望摆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并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寄托的心境。
【解析】
14.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赏析有误。低沉和昂扬,都言之无据,与诗歌意境不符。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故选B项。
15.该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句,分析诗境的能力。答题时,要细细揣摩题干和所提供的每句诗的意思,所写的内容,分析其中传达的心境。题干中的句子“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表达的心境是宁静、脱、闲适的心境。前三项都能表达这种心境,只有D项,(卖鱼求利,这种逐利行为,非诗人所求。故选D项。
16.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前应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明白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什么事,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哪些情感。然后重点抓住赏析的句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写法反常又奇趣处。“欸乃一声山水绿”,意思是: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无联系,但此句里,一下声响之后,万象皆绿,是反常之处。这句诗,恰恰让生活中不可能的情景变成可能,让听见的与眼见的有了特别的关系。“绿”字,本是表现颜色的静态词,此处有动态之感。而且,“山水绿”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欸乃一声”则“山水绿”,视觉上有种快速变绿的感觉。另外,本句诗中,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有声音,有色彩,有画境美。从表达技巧上看,这句诗还是以动衬静,闲适的意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的心境。
17.该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作用。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抓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该人物有哪些特点,再考虑分析其作用。通常来说,诗中的形象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本诗要求分析“渔翁”这一形象在诗中的作用。本诗是围绕“渔翁”写的,他是本诗的核心人物。诗中对山水的描写正是通过对“渔翁”的描写贯穿起来的。诗中,“渔翁”代表的是志趣高洁,超然物外的生活追求,这正是诗人的自况。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政治失意时渴望摆脱苦闷和压抑的心情。渴望在大自然中来寄寓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