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浮舟望蜀江①
李白
春水月峡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③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注】①诗人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于是乘舟东下,行至荆门(今属湖北)写了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②月峡:四川巴县的明月峡。③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开篇点题。浩渺的春水冲出明月峡谷,诗人“浮舟”大江,一路前行,但见江水汤汤,浩渺无垠。
B.三至六句极写江水之秀美与明艳。江水碧绿,桃花相伴,水天相接,明丽如画,意境异常开阔而清雄。
C.最后四句写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诗人扬帆大海,但见明月高悬,灯火依稀,渚宫城池近在眼前。
D.诗人紧紧抓住江中行舟的顺序,徐徐铺写开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从白昼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2.诗中“逶迤”往后六句(中六句)的写景颇有特点,后人赞叹不已,请就中六句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C
(2)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抒情手法),六幅画面融入了诗人被赦之后、乘舟东下的欢快之情。
②以动写静、化静为动(描写手法),如“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本是舟船沿江东下,却说“芳舟”向后退去、“碧树”紧相迎来。
③拟人(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如“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繁花似锦、芳草萋萋的沙洲向“我”身后渐渐退去,郁郁葱葱、苍翠繁茂的森林迎面而来。
④对仗(修辞手法),“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等,对仗工整。
【解答】
(1)C.“诗人扬帆大海,但见明月高悬,灯火依稀,渚宫城池近在眼前”错误。一是错在“扬帆大海”,此时诗人依然在长江之上,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二是错在“渚宫城池近在眼前”,应该是还很遥远。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
故选:C。
(2)“逶迤”往后六句的写景颇有特点,根据“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可知,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诗人把被赦之后、乘舟东下的欢快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融情于景,形成情景交融的画面,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根据“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可知,本是舟船沿江东下,却说“芳舟”向后退去、“碧树”紧相迎来,这是运用了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的描写手法,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静物写活,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同时一“转”,一“迎”,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和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写出森林迎面而来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根据“逶迤巴山尽,摇曳楚山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等可知,这几句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其中“逶迤”对“摇曳”“巴山尽”对“楚云行”,“雪照”对“花飞”,“聚沙雁”对“出谷莺”,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译文:
早春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而来,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
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
江水明亮碧绿,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
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
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
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
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云集,海上的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
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鉴赏:
李白这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优美生动的画面组成的长江行舟图。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舟中望长江的所见所感,着重描绘长江。诗人放眼四看,从三峡奔腾而来的江水,虽值桃花盛开的春汛时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锦江。这是实写,却含蕴着诗人深挚的乡土之情。前六句中一二两句点题,三四两句对长江的描写较为概括,五六两句则作进一步的勾画。第五句以浓丽的色彩加以点染。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动态。滚滚东流的江水,茫茫无际,好像与天相接。这是诗人远望时的深切感受,形诸于诗,不仅使人感到真实,而且觉得生动传神。这两句既从色彩上加以点染,使其明丽如画,又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这一画面,色彩鲜明,景中有声,飞动壮阔。中间六句又是另一幅图画。这里,诗人的彩笔,不仅绘出了绚丽明媚的画卷,而且传达出融于画境的欢快喜悦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诗人所描画的不是一幅停滞静止的写生画,而是有如一组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电影镜头,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最后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画面。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这也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画面,动态感也十分强烈。另外,这一结尾,极有余味,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
这首五言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艺术构思看,诗人抓住江中行舟这一特点,顺序写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诗人从白昼直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表现自然美的各种原始材料,诸如色彩、声音、形状、香气、光线、运动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动人画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使语言艺术的诗,有着形象艺术的效果。从诗篇的意境上看,诗人融情于景,把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绘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远奔放、明丽雄浑的艺术意境,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