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阅读答案

2022-01-02 21:17超越网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①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②。
长恨相从未款③,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④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注]①蓧墙:竹篱院墙。②啼鴂:杜鹃鸟。③未款:不能久留。④文君;卓文君,借指胡德华的妻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六句有昼景夜景、植物动物、视觉听觉,营造了冷清凄迷的意境。
B.“渚寒”三句以离别者的独特视角写出了对送别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C.词人颇具匠心,多次转换时间和空间,从而使情感抒发具有层次性。
D.全词多处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之中的艺术形象,不着痕迹,尽得风流。
16、本词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两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15、B.“以离别者的独特视角写出了对送别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分析错误,这三句应是借淡烟寒水之中一叶行舟缥缈远去的景象,来表达送别者位立江头,凝望着棹移人远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而不是“离别者”对“送别者”的感情。
16、①两首词都寓情于景。《雨霖铃》中通过对“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等的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含别意。本词上片写别时景色,通过对“芳莲”“疏桐”“蓧墙萤暗”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离愁别绪。②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两首词都实写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景象,《雨霖铃》虚写了词人与友人分别后对自我境况的想象,本词虚写了与友人分别后对友人境况的想象。

分析
(1)两首词都寓情于景。
《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表达了对友人的离愁别绪。
本诗上阕刻画客中庭院之萧瑟,为离愁作铺垫,以雨后寂寞萧条的庭院为背景,写别前的忧伤。莲花凋零了粉色的花瓣,桐树吹动着带绿的叶子,是初秋院中之景。竹篱边发光暗淡的萤虫,苔阶下鸣声凄切的蟋蟀,是秋夜庭前之物。篠墙,指竹墙。这四样景物,从目见写到耳闻,从视觉写到听觉,造成一种冷清凄迷的意境,无限烦恼尽在其中。何以如此,是因为即将送别友人。
(2)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雨霖铃》实写:上阕主要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虚写:下阙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干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通过虚写手法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本诗实写:上阙描述了离别前的忧伤、临别时的依依不舍;虚写:下阙“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意思是: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这是虚写,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对友人境况的想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