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②炯:光明,明亮③青苹:一种生于浅水中草本植物。
12.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
B. 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
C. “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
D. “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
13. 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B. 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C. 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D. 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14. “炯如流水涵青苹”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2. A 13. D
14. 答案示例:二者都是先写月光再写月影。写月光都以水喻月光,以水的清澈喻示月光的明亮。写月影都以水草设喻。只是前者以“青苹”喻杏花之影,后者以“藻、荇交横”喻“竹柏”之影。二者都通过巧妙的比喻营造出明净、空灵的意境,表现出此刻安闲自适的心境。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既涉及诗歌押韵常识,有涉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考生需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诗,仔细分析。本题B项,“本诗写初春之景”,表述错误。根据“杏花飞帘散余春”,可知杏花凋落,时节应该是暮春;C项,“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不合文意,在这里“幽人”指“我”,诗人自己,这句话是说,月色入户与“我”为友;D项,“‘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不合文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这里把“花瓣”比作“香雪”并非“雪中赏花”。故本题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全诗,把握主旨,然后逐项分析,注意细节。本题D项“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表述错误,如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语气平淡,首句写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并无忧愤之情。故选D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考生应从选取意象、画面风格、情感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炯如流水涵青苹”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二者都是先写月光再写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积水空明”是月光,“水中藻、荇交横”,是写月影。写月光都以水喻月光,以水的清澈喻示月光的明亮。“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明亮;从选取的意象来看,写月影都以水草设喻,一个是“青苹”,一个是“藻、荇”。从画面风格来看,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