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概括暮春郊外榆槐吐嫩,春色满原,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
B. 颔联紧承“春光”展开,远山积雪,近处溪流垂杨,画面生动。
C. 二、三两联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表现春景的特点。
D. 二、三两联对仗工整,遣词精当,足见诗人推敲锤炼之严谨性。
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哀婉含蓄
B. 雄奇瑰丽
C. 高亢豪放
D. 清新自然
14.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感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2. A 13. D
14. 首联通过对比手法,树色泛出嫩黄,写出郊外早春来到,点明题意,暗含欣喜。颔联、颈联寓情于景:远山婀娜,峰顶积雪美不胜收;春水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柳;暖阳照耀之下,黄莺儿啼啭似人欢语;风吹过草地,送来芳香。画面美丽色彩鲜明,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作者的无限喜爱赞美之情。尾联笔锋陡转,直抒胸臆,用“疑”字直接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却又难觅其踪”的茫然与惆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A项,“暮春”错误,“榆槐已半黄”,意思是榆树槐树枝头鹅黄初绽,据此可知季节应是“早春”。故选A。
【13题详解】
这首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榆槐枝头的鹅黄初绽;远山泛绿,依稀尚见斑斑积雪,色彩鲜明,更衬远山之葱翠;春雨淅沥,溪流渐涨,不再枯涩,故生意盎然;两岸垂杨,日渐染绿,倒映水中,摇曳生姿,画面生动;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半黄”“积雪”“日暖”“如人语”、“作药香”等语言生动形象。统观全诗,色彩明丽,生气勃勃,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诗歌的手法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大的表现手法;其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判断运用的手法。答题步骤是,先点明术语,再分析运用,再扣感情。本题问“怎样表现作者感情的”,主要考虑抒情手法,其次是大的表现手法。首联“未省”“已”运用对比手法,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颔联颈联描写远山泛绿,依稀尚见斑斑积雪;溪流渐涨,两岸垂杨,日渐染绿,倒映水中,摇曳生姿;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寓情于景,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作者的无限喜爱赞美之情。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直抒胸臆,“茫茫”写作者欲写美景却无处下笔的茫然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