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阅读答案与解析-张榘

2019-03-26 10:59超越网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②。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释】①张榘,南宋词人。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的得”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 “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辞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 “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D. 时隔十载,词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身名都被儒冠误”。杜甫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的际遇,“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15. 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4. C
15. ①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②被檄出郊的苦痛、郁闷与无奈。③对官场得势小人的讽刺警告。④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⑤对国家命运及个人前途的伤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错,动作描写分析有误,没有动作描写,应是神态描写。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要从诗歌的标题、注释、体现情感的关键句(尾联)来考虑作答。题干问的是: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抓住标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结合词人生平,张榘是南宋人,在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的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掌管机密文字。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看来,词人对自己的仕途际遇甚为不满,以至失望。标题中“被檄出郊”四字,就透露出这种心理,一个“被”字,传达出不情愿和无奈何之情。再抓住词的下阕,其中“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着一个“误”字,道出了他在仕途中的几多怨恨,几多懊悔,“十载重来漫如许”,一种失落和痛惜,笼罩在作者心头,时隔十年,重回旧地,风物依然如故,而人呢,白白地蹉跎了岁月,且“身”与“名”俱误;“且尽清樽公莫舞”,既表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句,词人认为“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就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因此“万感天涯暮”,这是词人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凄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