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橡媪叹阅读答案与解析-皮日休,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2019-03-23 23:18超越网

橡媪叹
皮日休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①。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②饥肠。吾闻田成子③,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注】①仓箱:装米的器具。②诳:哄骗。③田成子: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田常,他为了收买人心,曾以大斗贷出粮食,以小斗收进,故民众歌颂他。
22.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分别叙述__________、老媪所承受的多重压迫以及__________。
23.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农民“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的原因。
【答案】22. 老媪拾橡子 诗人的感慨
23. ①农民赋税的沉重。农民的全部收获,除了上缴朝廷之外,竟一无所余。丰年尚且如此,荒年就更不堪设想了。②贪官污吏的勒索和剥削。原本农民缴纳了一石多的粮食,官员却只按五斗计量。晚唐社会官吏贪婪嚣张,他们利用“农时”以官粮放私债,“农毕”把本钱归还“官仓”,自己获得厚利,残害农民,大饱私囊。③统治者不行仁政,纵容贪官污吏的行为,是农民生活困苦的深层原因。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概括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填写诗歌第一第三部分的内容,解答本题要通读全诗,可通过概括诗句的大意来回答,前四句点出时令、地点、人物、事件和具体活动时间,勾画了一幅老媪荒山拾橡图。五到八句写橡实的拾取、制作之难和它对老媪的“宝贵”作用。“山前有熟稻”等四句,说明老媪以橡实“用作三冬粮”并非懒惰无收,“持之纳于官”等六句,则写出了导致年丰民不足、老媪拾橡实的主要原因。“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写出了贪官污吏敢于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向农民进行敲诈勒索的心理状态和恶迹。“农时作私债”等四句,是对上述原因的概括回答。最后四句为第三段,着重写诗人耳闻目睹这黑暗现实后内心的慨恨,并对老媪寄予了深厚的同情。最后可归纳为老媪拾橡子、老媪所承受的多重压迫、诗人的感慨。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做好两点:一是要理解诗歌意思,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诗句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农民“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的原因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如题目中的从“山前有熟稻”至“橡实诳饥肠”等十四句,主要写老媪自述被逼拾橡子的具体原因。“持之纳于官”等六句,则写出了向官府缴纳赋税,及官府官员竟用加倍大斗收进赋税变本加厉地盘剥农民,“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是对封建社会吏治的高度而形象的概括,写出了贪官污吏敢于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向农民进行敲诈勒索的心理状态和恶迹。“农时作私债”,写出了地主富户对农民的巧取;“农毕归官仓”,则写出了官府对农民的剥夺。正由于地主和官府沆瀣一气,巧取豪夺,所以才使得老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以致饿急了只好拿橡实来填饱自己的肚子。然后对上面内容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参考译文:
秋意深沉,橡树结的果子早已熟透,一颗一颗散落在荒芜的山冈上。
一个驼背的,花白头发的老婆婆,一大清早就踩着冷冷的秋霜,在山坡上捡橡子。
老人家行动不便,手脚很不利索,整整一天,不过捡了一小筐。
我问她:“老妈妈,你捡这些橡子做什么用?”
她回答:“回去晒干,再蒸一蒸,用来做过冬的粮食。”
老人一家在山前本来有几亩稻田,今年收成不错,沉甸甸的稻穗香气袭人!
小心的收割、舂米,官家来收秋粮时,全部拿出来,一点也没有私留。
可是,为什么明明一石多的大米,官家的称量出来竟然只有五斗!
这些贪官污吏狡黠无耻,罪大恶极!他们拿官粮来放私债,等连本带利收回,又放到官家的粮仓里面。一年又一年,他们就做着这样的无本生意!
可怜老婆婆这样的人家还有多少?从冬天到来年,只有用难以下咽、毫无营养的橡子来欺骗自己的肚子。
我听说春秋时齐国有个虚伪的贵族,叫田成,他假装仁义,道貌岸然,最后还是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可是现在,有些人连这样的假仁假义也不愿意做了!
看着老婆婆远去的消瘦的背影,不知不觉,眼泪流下来。

简析:
    《橡媪叹》是皮日休的一篇代表作。诗人通过对“橡媪”这一老妇进行具体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的社会现实。诗人把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不加修饰、不事雕琢地流注笔端,使作品质朴无华,自然动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