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南宋)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②低亚:低垂。
12. 从题材角度看,本文属于。
13. 对于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潇洒”一词尽显萧疏明丽而又脱俗的风致。
B. “浸”字展现了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象。
C. “相射”描摹了波光潋滟,晶莹剔透的画面。
D. “云际”句由远及近,由景物转到人物情志。
14. 请对末句“寒日无言西下”进行赏析。
【答案】
12. (写景)咏史/怀古
13. C
14. 意为“凄冷的夕阳默默地向西沉下。”“无言”为拟人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景中寓情,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也暗示了作者对宋朝由盛到衰哀叹/感伤的内心。以景结尾,意蕴无限,令人回味。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答出本诗的题材,这类题目解答时可通读全诗,分析诗歌内容,再回忆学过的诗歌题材知识,然后对号入座,判定所考查诗歌的题材。本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中间两句写自然景观,最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感慨“多少六朝兴废事”,抒发怀古幽情。可见,此词是通过写景来咏史怀古的词作,从题材来看,可答写景词,也可答咏史怀古词。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描摹了波光潋滟,晶莹剔透的画面”不正确。“相射”,意思是“互相辉映”,描写的是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的画面。故选C项。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对末句“寒日无言西下”进行赏析,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把诗句放回到原诗词中,结合上下文,从手法和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所考查的诗句在诗歌的结尾处,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从内容上来看,是在写景,景色的特点是苍凉冷落的,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之感,再结合词后注释“作者经历了宋由胜到衰的时代转变”,可知“寒日无言西下”还暗示了宋朝由盛到衰,表达出诗人的哀叹。从手法上来看,“无言”本是写人的词语,这里用来写夕阳,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夕阳具有了人的情感;诗歌结尾写景,是运用了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这种结尾的好处就在于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
【点睛】第2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翻译】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这首词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词的深沉感慨。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