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 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中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露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心绪,“日暖南山石”属于虚写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B.颔联“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诗人尾联抒发情感蓄势。
D.本诗颔联“平原客”和尾联“屡弹铗”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诗人的人生际遇相联系,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15. 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
14.【答案】C
【解析】“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15.【答案】相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杜诗中描写了烽火连月、亲人分离的情景,以家信表达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李诗描写了诗人羁旅漂泊、客居异乡的情景,借家信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不同:①杜诗借“家书”表达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国家动乱,战火不息,家书不易,诗人用家书的“抵万金”从侧面写出了对国事的关切。②李诗借“裂帛”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伤。诗人想入朝为官而不得,想如冯谖般施展才华而不能,诗人借书信排解内心的失意之情。(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察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借助两首诗歌共同意象“家信”把握诗歌解读方向,同时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从相同和不同两个角度对比诗歌,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