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词
(明)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牧童与牛愉快相处的欢乐图画。牧童们清晨相约外出放牛,他们手里拿着短笛与长鞭,驱赶着牛,在山冈上相互追逐、嬉戏。他们在放牛时,或骑在牛背上唱歌,或坐在牛身边休憩。诗歌将牧童与牛的相得之乐生动地摹写了出来。
(2)①渲染、反衬(或:乐景写哀情)。此诗前文着力营造乐景,浓墨渲染牧童之 乐,只是为了反衬结句的牧童之忧。全诗凭借牧童嬉戏之乐景,牧童与牛相得之乐趣,写深写透了牧童之忧,进而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②表达了诗 人对繁重的租税的不满和对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此诗主旨在于揭示租税繁重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但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全诗除结尾两句点明这一主旨外,其余诗句均集中叙述农家牧牛的情形,体现了农家对牛的深厚感情。结尾两句与前面略带轻松情调的叙述,构成强烈的对比。
鉴赏
这是一首新乐府,描写了牧童们共同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全诗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牧童之间、人牛之间的相得之乐以及牧童对牛的深厚感情。诗末“但恐输租卖我牛” 道出了这种淳朴生活未必能持久,揭露了租税苛重、剥削残酷、农家常常卖牛输租的社会现实。全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写牧童的天真活泼、共同牧放生活中的喜悦,与对牛的深厚感情,更从怕卖牛输租上,反映出剥削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