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鹿虔扆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②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①鹿虔扆:生于五代十国时期,曾在后蜀任职,蜀亡后没有出仕新朝。②翠华:皇帝的仪仗。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词以“紧锁”“绮窗”“翠华”“玉楼”“歌吹”“香红”等意象来暗示当年的繁华,意在衬托今日的荒凉。
B.“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词人对“烟月”不明人事变迁“还照深宫”的厌倦。
C.这首词不仅寓情于景,而且还赋情于景,作者把本是无知无情的景物诸如“绮窗”“藕花”等写得有知有情。
D.这是一首抒写“黍离之悲”的词,这种 悲不是通过词人自己之口直接表达,而是由词人笔下的景物折射出来的。
9.这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8.B (没有表达厌倦之情,表达了词人人世沧桑之感)
9.作者写了重门紧锁、绮窗紧闭、月照深宫、残荷泣露的旧苑,营造了静寂凄清、荒凉悲怆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的盛衰之感,亡国之痛。
鉴赏
宫门层层紧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望着秋天的夜空,不禁悲从中来。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不见皇帝的踪影。宫殿里的歌舞之声,也早已随风而逝。
天空云雾笼罩的月亮,不知人事的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在荒废的池塘中,朵朵莲花相对开放,滴滴清露滑落,像她们暗暗伤感亡国的泪珠。
此首暗伤亡国之词。全篇摹写亡国后境界,有《黍离》、《麦秀》之悲。起三句,写秋空荒苑,重门静锁,已足色淇凉。“翠华”三句,写人去无踪,歌吹声断,更 觉黯然。下片,又以烟月、藕花无知之物,反衬人之悲伤。其章法之密,用笔之妙,威喟之深,实胜后主“晚凉天静月华开”一首也。“烟月”两句,从刘禹锡“淮 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化出。、“藕花”句,体会细微。末句尤凝重,不啻字字血泪也。
"烟月不知人事改",但词人是知道的,他曾亲历了前蜀的覆亡。故国盛日,那大驾出游时翠旗招展的隆重仪仗,那宫墙不住的来自天庭般的纶音,回首之际,犹今 人神往。然而转瞬之间,这一切都犹如一场春梦,一阵轻风,踪迹杳然,消逝不回。荒凉的旧苑、寂静的宫门,已无复往日的繁华,唯有令人徒增悲怀而已。
就像"绮窗"不会"愁对"一样,其实荷花也如烟月,无知无识,哪里会"清露泣香红"?在深夜的野塘边愁伤无已。仰叹于秋空、俯泣于红藕的,不过是词人自己而已。但把"亡国"的幽恨,暗托于花草,却正是词的尤为动人处。
鹿虔扆长于小词,特为后蜀主孟昶欣赏,蜀亡不仕。
开篇两句:紧扣的铁锁,深闭的重门,萧瑟的荒苑,积尘的户牖,孤寂的秋空,一切都笼罩于无言的“静”中。“愁”为何事呢?原来是人去楼空,歌吹声断。“翠 华”意指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这里是帝王的代称。“玉楼”为华丽的楼台。由此不难发现,这“愁”不只限于对往日欢愉的不再而叹息,更真切的 内涵是这一亡国臣子的故主之念和故国之思,使千转愁肠的“愁”意味深厚。
下阕:先是怨明月之天真,将年年岁岁依然如旧的明月写得懵懵懂懂,不晓人事。烟月无知,藕花有情,那旧池塘里疏疏落落的荷花尚在绽放,用“相向”三句道出荷花之深情。最后,作者又以荷花“暗伤亡国”点名主旨。
艺术手法人所称道,一是融情与景,景真情深。金锁、重门、荒苑、烟月、藕花等景物的描写,让人在衰败颓垣中体味历史之凝重。二是文辞风格无闺阁香艳之气,而是自然质朴,凄迷感人。如将荷花中的夜露喻为哭泣的清泪,形象地描绘荷花的袅娜柔弱、多情可怜。
正是作者沉痛的故国幽情与出色艺术手法相结合,才谱写了这首千年不衰的佳篇,其中的故国情思赢得一代代亡国之士的慨叹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