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阅读答案-谢朓,灞滨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2022-04-07 21:30超越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
谢朓[2]
灞滨望长安,河阳视京县[3]。
白日丽飞甍[4],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5]不变!
注释:【1】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南朝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谢朓:南齐文学家。此诗作于他出任宣城太守途中。【3】灞:水名,流经长安城东,请人王粲作于汉末长安大乱时的《七哀诗》中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塑长安”之句。京县,西晋都城洛阳。诗人潘岳《河阳诗》中曾有“引领望京室”之句。【4】甍(méng):屋脊。【5】鬒(zhěn):黑发。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灞涘”二句,借典故写登高远望,表现出诗人对京色的眷恋之情。
B.“白日”二句,写豪门多光耀,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
C.“去矣”二句,写此去久远、欢宴难再,为下文惆怅泪流积蓄情势。
D.“有情”二句,写黑发会变,真切地传达出有情人望乡产生的愁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中的“还望”明示诗人已在离京途中,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的情态相类似。
B。“白日丽飞甍”中的“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栗”用法有相同之处。
C.“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与《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D.诗中“佳期”指归期,秦观《鹊桥仙》中的“佳期”指有情人相逢的时刻,两个“佳期”都是美好的。
1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12.(3分)B
13.(3分)C
14.【评分参考:本题6分,内容方面作用4分,诗句理解2分,作用简析2分;结构方面作用2分。有其他合理分析,亦可酌情赋分。】
(答案示例)
(1)内容方面作用:
内容理解:未逝的晚霞铺展成多彩的锦缎(1分),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素绢(1分)。(或: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
内容作用:诗句呈现出的绚丽悦目(澄净开阔)的景物与全诗迟缓(或:凝重/感伤)的情调形成反差(1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旧乡的留恋(或:料想此地难回而生的惆怅/因景物自然美好而对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1分)。(要点:景与情形成反差/反衬;诗人的哀情)
(2)结构方面作用:
与上句“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相接,与下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相连(1分),六句诗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美好、多彩空灵的画面,将诗人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展现出来(1分)。(或:由“白日”过渡到“余霞”,由“人家”过渡到自然,“喧鸟”更衬“江静”,繁花与“余霞”争艳。六句诗描绘了登高望景图,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视角的变化)(要点:此两句与上下句的关系;从全部六句写景视角看完整的画面和诗人观景的层次。意思对即可。若答“此二句合成的六句景物描写为作品后半部抒发悲情作反衬”,可给1分,但“结构作用”的全部赋分不超过2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