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黄州阅读答案-陆游,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2022-01-30 17:04超越网

黄州①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陆游44岁,任四川夔州通判,次年他沿江前往赴任,于八月间到达黄州。②齐优:取悦于人的优伶。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述了诗人来到黄州,看见前代遗迹,不禁感慨时事艰危,身不由己。
B.颔联采用借景抒情和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C.“万里羁愁添白发”和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抒情委婉含蓄,可谓异曲同工。
D.陆游的爱国诗篇或高亢激昂,一泻千里;或悲痛深沉,哀婉悱恻。本诗属于后者。
16.同是南宋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陆游则在本诗中慨叹“生子何须似孙仲谋”。请结合诗句分析二人所抒发情感的异同。


15.C. “委婉含蓄”不准确,两句诗都有描写情感的词,分别是“愁”“艰难苦恨”,两句都直抒胸臆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16.同:二人皆有感于英雄的丰功伟绩不再,因而慨叹南宋朝廷不思北伐,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异:辛弃疾赞叹孙权曾建都京口,表达了对英雄业绩表示向往;陆游却说如今人已经不需要像孙权那般,表达了对朝廷不善用人的极度不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先看相同点:二人皆有感于英雄的丰功伟绩不再,因而慨叹南宋朝廷不思北伐,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辛弃疾“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感慨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了。当时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同时慨叹朝廷不思北伐,自己无法像孙权一样建立一番功业。而陆游“生子何须似孙仲谋”是借景感事言志。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只有提笔狂书,遂豪情壮志形诸于诗篇了。
再看不同点:辛弃疾赞叹孙权曾建都京口,表达了对英雄业绩表示向往。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用典表达了对英雄业绩的向往。陆游却说如今人已经不需要像孙权那般,表达了对朝廷不善用人的极度不满。后人过黄州遂思赤壁,见痴壁又必追忆昔日英雄。特别在偏安半壁,强敌入犯之时,更是思英雄再世,与敌抗衡。放翁于此,却偏道赤壁已成陈迹,万事尽赴东流,世事成败,又何足道,生子何须定似仲谋。放翁一生,志在恢复失地,即使僵卧孤村,犹梦铁马,提笔狂书,思驱敌人,决不会出此消极之言。明王嗣奭评杜甫诗句“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皆尘埃”时“说总是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杜臆》)此诗末联,也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表达了对朝廷不善用人的极度不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