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4. 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尽写海棠树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B. 第二句写海棠花蕾娇小鲜嫩,惹人喜爱。
C. 全诗用语平易,意味醇厚,耐人咀嚼。
D. 诗人与儿女共作此诗,饱含告诫之意。
15. 与“且教桃李闹春风”中的“桃李”情感态度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B.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王冕《白梅》)
C.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宋·杨万里《兰花》)
D.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唐·白居易《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16. 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案】
14. D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共作此诗,饱含告诫之意”理解有误,诗人在本诗中借海棠花咏物言志,兼说理教育后辈。写海棠花深藏不露、爱惜芳心、不与群芳争艳,告诫晚辈做人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淡泊名利。“共作此诗”不含告诫之意。
故选D。
15. A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且教桃李闹春风”中用争芳斗艳的“桃李”衬托无意争春,谦虚的海棠。
A.桃李代学生,借桃李满天下赞美教师芳名远播;
B.以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衬托梅花的素雅高洁;
C.借兰花没有春风桃李的美丽娇艳,赞兰花花中隐士;
D.迎春花、松竹不与桃李为友,赞迎春花的傲然品性。
故选A。
16. 示例:本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海棠与桃李做对比。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海棠花的花蕾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的品格,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翻译】
萧瑟的冬天刚过,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绿的小草、热情的红杏已争相绽放。桃花微涨着粉脸,梨花轻吐着芬芳,杨柳则轻闲地梳理着柔风,一派明媚而又烂漫的春光,让人又是欢喜又是惋惜。多情的诗人于是感叹“桃花谢了太匆匆”,长恨“水流花谢两无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手把“红烛赏残花”。但元好问的这首咏花小诗,却将他流连的目光,落在了“深藏”于“重重”“新绿”和尚未绽放的海棠蓓蕾上,可谓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