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①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宫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孥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①宋高宗绍兴六年6月,给事中陈与义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分歧,论事不合,借病辞职。本词写于辞官后前往青墩的途中。陈与义,南宋词人。②孥(音nü)舟:牵舟,这里指乘船。琐闼: 宫门 。 奉祠 :祠禄之官,老病废职之官任之,以示优礼。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写词人托病请辞之后从南宋都城临安回到青墩时沿途所见所感,与小序前三句所记叙的内容相照应。
B、“秋塘”点明时令、地点,用语精炼。“平度”,写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意境安闲,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畅。
C、“病夫因病得来游”,连用两个“病”字,耐人寻味。表面是暗自庆幸因祸得福,实则聊以自嘲,内心藏有难言之隐。
D、词的下阕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回忆去年行舟塘上满目残荷败叶,对比今年旧地重游一路繁花相送,词情跌宕有致。
15、有人评价陈与义的诗词很讲究“匀整对称,情景搭配,浓淡相宜”。请结合本词的下阕加以赏析。(6分)
答
14A、诗歌鉴赏: 立秋后三日,只见秋满湖荷花盛开,小船在荷塘上慢慢滑行。因病休假正伺机得以游赏,正遇上细雨濛濛,使得整个荷塘的景色更加清新。
只遗憾去年秋末乘船,途中所见唯有败叶残荷。我用什么来报答你的恩情呢?今年一路盛开的荷花将我一直送到了青墩。
15、(1)结构上匀整对称:下阕一句写情,一句写景,情景搭配。“去年长恨”对应“今年何以报君”句,都写情;“空见残荷”句对应“一路繁花”句,都写景,错落有致。
(2)抒情上情景交融:下阕整体上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前两句借残荷满塘的衰败之景,表达登舟晚的怅憾之情;后两句通过满塘繁花一路相送的绚烂之景,表达舟行美景之中的欢快之情。
(3)效果上浓淡相宜:去年残荷萧索,今年繁花簇迎;去年长恨,兴味寡淡,今年欣喜,意趣盎然。一跌一起,一淡一浓,总是相宜。
【翻译】
划着小舟在荷塘上行驶了三天,小舟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着,两岸的荷花纷纷向后退去。我因为托病假才有机会来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满川雨后新秋的美丽景色。后悔去年乘船时候太晚,只见得满塘残败的荷花。今年我拿什么来报君的恩情。只好乘船相送,一路繁花到青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