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①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善吹笛,早年月下遇王懿之,并为他吹笛。
6. 在杜牧眼中,润州景物有何特点?
7.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6. ①向吴亭以东景色辽阔,苍茫无际。②寺庙中冷寂荒凉(或答“人迹罕至”、“荒芜萧条”等意思亦可得分)。③绿水桥下流水潺潺。④桥边酒楼林立、喧闹繁华。
7. ①从首联的“昔年”“放歌”可以看出作者感叹往事不再、物是人非的悲哀。②从颔联颈联对历史的回顾,盛衰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叹。③从尾联回忆桓伊吹笛,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的惆怅。④诗人触景生情,道出了因不能得志而生出的世事无常的悲慨。
【解析】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的把握。首句起势弘远。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给人一种极恍惚无际的感觉。颔联承首句写诗人下亭游览时所见的景物。润州系东晋、南朝时的重镇,也是当时士人们嬉游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 有流水潺潺,有酒楼林立。
7.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抒发的情感。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可一联一联的分析。首联写一片清秋景色,给人一种极恍惚无际物是人非的悲哀的感觉。颔联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迁。颈联思路飞跃到前代。诗人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充满着物在人空的无限哀惋之情。尾联诗人似乎长时间地沉浸在遐想中,直到日落月出,江面传来一声愁笛,才把他从沉思中唤醒,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的慨叹。
二
【注释】⑴润州:今江苏省镇江。⑵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⑶桓伊:东晋将 领、名士、著名音乐家,善吹笛。
6.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2分)
7.请描绘诗歌颔联所表现的画面。(2分)
8.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6.点明游览时节在深秋;“千里”两字,既写出了江南秋色广阔无边的景象;又暗含诗人登高望远的意思。(2分)(答出一点给1分)
7.古寺里青苔满阶砌、庭院荒芜萧条,而小桥下绿水潺潺流动,酒楼楼盛景如旧。(2分)(地点、色彩描述,各1分)
8.诗人用对比手法,览物怀古,表达了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哀愁与感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