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有删节)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2020-01-06 10:17超越网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有删节)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孔子曾经悲叹凤凰不至、麒麟之死,为世衰道穷而感伤。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溪行”句侧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句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第二联写景,时令已冬但天气尚温,有蚊蚋飞舞;野鸭害怕行人惊扰,纷纷跳入河中。
C.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的面貌,情感也产生明显变化。
D. “山色”联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宽广辽阔的画面。
15.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 B   
15. ①观山水的愉悦,对眼前风光的赞美。第三联就用“何绮丽”“穷壮观”直接表达了这种赞美;②生不逢时的苦闷,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第五联借孔子叹凤泣麟和王粲登楼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自己生不逢时的苦闷;③飘零他乡的哀痛。第五联用“王粲登楼”的典故表达漂泊之痛,而第六联“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则直抒身世之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了原句诗意。错在“野鸭害怕行人惊扰,纷纷跳入河中”这个地方,原句“人远凫鸭乱”意思是人走远了,野鸭才乱纷纷地跳入河中,而不是“害怕行人惊扰”。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本题要求: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从第三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可看出作者对通泉县绮丽、壮美的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两句,运用孔子曾经悲叹凤凰不至、麒麟之死,为世衰道穷而感伤和王粲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的典故,表现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而最后一联“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更是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飘零异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