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①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②?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注】①李十二白:与诗中“李侯”均指李白。范十:李、杜的朋友,诗中“北郭生”亦指他;②莼羹:味道鲜美的莼菜羹,代指家乡风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和李白白天携手一同游玩,醉酒后同被而眠,表现了他们的情谊深厚。
B. 侍立小童之“清”不仅点出小童的清秀,更从侧面衬托出主人的超凡脱俗。
C. “落景”“屯云”表现天色已晚,但此时主客兴致高昂,吟《橘颂》而忘情。
D. 末尾两句表现了李白、杜甫无意仕途,而想回到家乡泛舟,过逍遥的生活。
16.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
15. D
16.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末尾两句表现了李白、杜甫无意仕途,而想回到家乡泛舟,过逍遥的生活”错,“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意思是“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此处的“沧海情”指的是纯真的友情,而非回乡隐居之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结构的分析能力。
全诗可分三部分。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二人白天携手一同游玩,醉酒后同被而眠,亲如兄弟,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两人游玩中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写造访范居。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