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其三)①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唐书》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此诗作于此时。②比数:亲近、亲密。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谁比数”以反问来表达自身处境的困厄。
B. “衡门”指以横木作门,言居处简陋,“反锁”写出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C. “稚子无忧”写孩子们以风雨为乐,反衬出“老夫”深沉的风雨之忧。
D. “未曾见白日”意蕴丰富,既指秋雨连灾的境况,亦指奸臣当道的时局等。
16. 本诗“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均“句中有泪”,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5. B
16. ①《秋雨叹(其三)》二句借秋雨连灾抒忧己忧民之感慨。飕飕的雨声催促着寒季的到来,大雁翅膀被雨水沾湿难以飞高。诗人以胡雁自比,欲奋翅起高飞,却深感此时身居困厄、混沌之世,忧己忧民,叹惋至深,句中有泪。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句意思为: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由眼前屋破漏雨、“长夜沾湿”的艰苦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忧国忧民,句中有泪。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有误,“反锁衡门”即闭门不出,既写出因为风雨交加,气候恶劣,没法出门,又写出诗人旅居的寂寥落寞,愁苦心境,非“绝世独立的清高”。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句情感的能力。
本诗颈联的意思是:虽说是秋天,但雨声飕飕,催地寒冷过早地来临;北方的雁被打湿了翅膀,很难高飞。“自比意”是说此句中,诗人以胡雁因翅膀被大雨沾湿而难以振翅高飞来比喻自己因身处困境而难以实现报国理想。“句中有泪”是说这句中包含诗人人生艰难、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无奈。杜甫有建功立业、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但由于奸人当道,国君昏庸,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于是发出了“胡雁翅湿高飞难”的悲叹。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眠,这一片透湿,不知怎样才能熬到亮天?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差握破不堪的国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句中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