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②,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②周武王死,子成玉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阴谋陷害,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事实证明,周公对成王一片忠心,说他要篡位的流言是假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时)(3分)
A.首联设置悬念,郑重其事地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地
B.领联以"试玉”“辨材"为例,委婉地介绍方法,即经过时间的考验,事物的真伪终会呈现。
C.颈联反面举例,直接说明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D.尼联是全诗关键句,通过反问发人深思如果不用时间来考验,如何能辨别真伪呢?
15.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6分)
答
14.C(“直接说明”错,应该是“委婉表达”)
15.①对朋友的劝慰之情,借“试玉”“辨材”来劝说朋友人才是要经受时间考验的;②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借“周公流言”“王莽谦恭”的典故表达对当局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③对真理的坚定信念,诗人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有澄清事实、辨明真伪的一天,自己与友人的被贬之冤也会昭明。(每点2分,共6分)